我国对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未出台强制国家标准,对汽车零部件、内饰的环保性也没有硬性约束。在国内日益本土化的今天,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,采用劣质材料,加之车厢密闭,导致不少汽车一下生产线就已"身携百毒"。
这和其他很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。"德国汽车内环境标准"明确规定汽车本身和配件等材料含有的苯、甲醛、二甲苯等必须低于"三级车内环保标准",汽车销售前还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。美国环保局则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,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。日本则有汽车协会制定的控制标准规范车内空气环保指标。
两年前我国曾起草过《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》草案,但征求意见的过程中,遭到不同利益方的抵制,有关方面担心会因此抬高我国汽车工艺的技术门槛,冲击整个行业。目前我只是有《》相关的要求,而各类汽车均无相应的标准化。
但车内空气事关人们健康,必须制定标准已成大势所趋。眼下,一些大型车企开始制定企业内部标准。神龙汽车技术中心材料分部副主任李明桓介绍,该公司已与法国方面制定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,对可嗅且有害、嗅不到但有害、无毒但车主厌恶的物质设定限值,并且将控制物质的种类在《要求》明示的8种物质基础上增加到16种。东风和福特也都制定有相应标准,但标准设置各有不同。
目前市场上汽车零部件有上万种,材料有几百种,标准制定实属不易。车企按照标准生产势必会增加成本,但为了消费者健康,车企应承担此费用。
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相关专家表示,国家标准既要保护消费者健康,又要照顾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,所以迟迟难以出台。但国标的作用不可替代,标准的实施也必将规范汽车生产行业和内饰行业,促进技术进步,对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有积极意义.
|